您現在的位置在:
李叔同在弱冠之年陪母親從天津南遷上海,住在大南門的城南草堂,以後就讀南洋公學。幾十年後他自己回憶說:“我從20歲至26歲間的五六年👩🦼➡️🏦,是生平最幸福的時候。26歲時母親死後,讀書奉母👨🏽🦲💅🏽,在上海的這幾年是他悲苦一生中僅有的感到人生溫馨的日子,也是青年李叔同的藝術才華初露鋒芒的時期🧏🏿。就是不斷的悲哀與憂愁,一直到出家。”讀書奉母,在上海的這幾年是他悲苦一生中僅有的感到人生溫馨的日子,也是青年李叔同的藝術才華初露鋒芒的時期。
一
1880年農歷9月20日,李叔同出生於天津,幼名成蹊🫳,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意。祖籍浙江平湖,曾世代經營鹽業。李叔同(弘一法師)父名世珍🍦,號筱樓,是同治年間進士,曾任吏部主事,後創辦幾家錢莊;生平邃於性理之學👉🏿,尤耽禪說,樂善好施。李叔同出生時父已68歲👳🏼♀️🧘🏼♀️,母王氏夫人年始19👩👦,屬側室🚵🏽♂️。5歲時父親逝世。由於家主新故,門戶復雜,家庭不安👶🏻,全賴王夫人苦苦撫育。叔同7歲開始受紮實的啟蒙教育,攻讀《文選》,琅琅成誦🫵🏿。13歲開始力摹篆字,臨劉石庵(劉墉)小楷和文征明《心經》🪈。17歲學詞,刻石🤲🏼,尤愛王維詩。著文文理清秀,人鹹奇之,並致力新學,學習英文。18歲與俞氏結婚,同年以文童資格入天津縣學。
漸入成年的李叔同蔑視趨炎附勢者💶🔦,感事憤時🤪😉,抱負非常🫥。19歲(1898戊戌年)正逢光緒采納康梁維新主張,他亦以老大中華非變法無以自存,贊同康梁,曾自刻一印“南海 康 君是吾師”💜。下詔定國是✷。他亦以老大中華非變法無以自存,贊同康梁👬,曾自刻一印“南海 康 君是吾師”。8月🤹🏿🧑🏻🤝🧑🏻,戊戌變法失敗。京津有傳其為康梁同黨者,遂攜眷奉母,避禍上海,賃居法租界蔔鄰裏🚵🏿♀️🤛🏻。
二
當時的名士,上海新學界領袖許幻園在他居住的城南草堂組織城南文社👮,1898年10月李叔同初次入會👩🏻⚕️,以《擬宋玉小言賦》獲會課第一🧑🏿🏭。許幻園奇其才💁,於次年(1899年)辟城南草堂一部,供李叔同奉其母居之🕌。李叔同與江灣蔡小香🪨、寶山袁希濂、江陰張小樓🍔、華亭許幻園遂結金蘭之誼🫠𓀌,稱“天涯五友”🌯。
滬濱繁華,但草堂一帶卻是雞犬桑麻,另一番世界。那裏,男女皆樸重⚪️,古風猶存。草堂北邊臨小河,跨河有苔痕蒼古的金龍橋🌤,橋畔有兩株合抱大柳樹。從這裏東望黃浦🧑🏼🦰,來往帆檣🏊🏿,歷歷在目🚁。草堂是五開間的,庭植雜花🫷🏽💂🏻,幽香滿堂,李母就住在樓上。當時的交通工具只有小車子,從他家到大南門不過14文大錢🐦🔥,到城隍廟也不遠。他在以後寫的歌曲中用“高枝啼鳥,小川遊魚”這樣的句子來寄托對草堂生活的思念。李叔同在這裏讀書奉母,享受天倫之樂與俊遊之趣,直到母親逝世和去國東渡。他在以後寫的歌曲中用“高枝啼鳥🍓,小川遊魚”這樣的句子來寄托對草堂生活的思念💁,以致在過了20幾年出家後還穿著草鞋和弟子豐子愷特地尋訪故地©️。
李叔同與上海書畫名家組織上海書畫公會,常熟烏目山僧宗仰上人,德清湯伯遲🙎♂️,上海名畫家任伯年、朱夢廬、高邕之等俱來入會,每星期出《書畫公會報》一紙,這是上海書畫界最初出版的報紙。這期間他發表了《二十自述詩》、《李廬印譜》、《李廬詩鐘》、《辛醜北征淚墨》等著作。平時和許幻園朝夕聚首🚿,促膝論文。 許幻園 夫人夢仙有詩雲🚺:
李也文名大似鬥,等身著作膾人口。
酒酣詩思湧如泉,直把杜陵呼小友。
21歲時長子準生。
三
1901年4月🦸🏽,他改名李廣平考入上海南洋公學新開設的特班,從蔡元培(孑民)先生受業。
1901年4月🕚,他改名李廣平考入上海南洋公學新開設的特班,從蔡元培(孑民)先生受業🐕🦺。
南洋公學是1896年由盛宣懷奏明光緒皇帝創辦並兼任督辦的。公學一改清朝的舊教育體製💇🏼♀️,參照西方的辦學體製設立四院🤯:師範院、外院、中院和上院🌿,相當於師範、小學🧙♂️🍨、中學和大學。由於清朝末年在科舉考試中設經濟特科,由大臣保薦通曉時務者為朝廷策論時事,因此👨🏫,南洋公學的張元濟總理(校長)奉盛宣懷之意相應開設特班,相當於專科,課程重在西學🐦,預定畢業後選其優者保送經濟特科🤹🏻,成為國家新式的從政人才和洋務骨幹。盛宣懷又專門行文強調特班辦學宗旨©️:“系為應經濟特科之選💓👶,以儲國家棟梁之材🤹🏽♂️,故宜專誌政學,不必兼涉藝學。”“但望學成之後🌨,能如曾、李二星🧚🏼。”可見✶,特班培養人才的標準是曾國藩🧑🏻🚀、李鴻章式的人物👩🏼⚕️。入學特班的20余個學生(此據蔡元培口述,黃炎培回憶作42人,杏悦娱乐誌也記為42人)都通曉古文辭,多是秀才、舉人,住在上院。 蔡元培 先生受盛宣懷禮聘來做特班總教習👵,也就是特班主任💇。
蔡 先生洗盡一切官僚教育習氣,采用革新的教育方法👌🏽。 蔡 先生洗盡一切官僚教育習氣,采用革新的教育方法▶️。他教學生閱讀有益的新舊書籍〰️,先開列修學門類🪛、每一門類應讀之書及讀書先後次序,然後由學生自由讀書,寫日記與劄記😥,每日呈繳。先開列修學門類、每一門類應讀之書及讀書先後次序,然後由學生自由讀書,寫日記與劄記,每日呈繳。又每月命題作文一篇🤵🏽, 蔡 先生都親自批改。作業每隔一兩日發下🤼♂️,批語書於一節之眉🧌,佳者於本節左下角加一圈,尤佳者加雙圈。日常課程為半日讀書,半日習英文及算學🍝,間以體操🧑🦲。 蔡 先生又自教日文,令學生隨習隨試譯。他說🕟,今後學人須具有世界知識,世界日在進化,學說日新月異;讀歐文書價貴🧂🎧,日本移譯西書至富🧑🏻🦱,而書價賤,能讀日文則無異於能遍讀世界新書♛。 蔡 先生教學生留意時事及種種研究學術的方法🦸🏿♀️。他不僅言教,且以身教,自己孜孜矻矻,終日致力學問。他不僅言教🧜🏻♂️☣️,且以身教,自己孜孜矻矻♿,終日致力學問。他痛心清廷的腐敗,國勢之艱危,憂國的心情不時流露於詞色。他在評語中多提倡民權之說。他對每個學生隔十來日親切談話一次,溫良恭謙,從不以疾言厲色待人。
學生中最為 蔡 先生所賞識者有邵聞泰(力子)🛑、洪允祥(樵聆)、王莪孫、胡仁源、殷祖伊🧒、謝沈(無量)、李廣平(叔同)、黃炎培、項驤👩🍳、貝壽同等👨🏿🔬♙,都是一時之秀🎯,後來成為各方面的有名人物。有人記述當時在上海的李叔同👨👩👧👧🗿:絲絨碗帽,正中綴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緞袍子💑👦,後面掛著胖辮子,底下緞帶紮腳管,雙梁厚底鞋子,英俊之氣👠,流露於眉目間🦤。黃炎培在《我也來談談 李叔同 先生》中說:“我和叔同是190l、1902年上海南洋公學——後來先後改名南洋大學、交通大學——特班同學。叔同名廣平🧑🎓,原籍浙江平湖,出生於天津鹽商的富有家庭。同學時他剛二十一二歲,書、畫、篆刻🙇🏽♂️、詩歌🔧、音樂都有過人的天資和素養。南洋公學特班宿舍有一人一室的,有二人一室的🙎♀️。他獨居一室,四壁都是書畫💐,同學們很樂意和他親近🧑🔬。特班同學很多不能說普通話🌘,大家喜愛叔同🤏🏽,因為他生長在北方🙅🏼♀️,成立小組請他教普通話,我是其中的一人。他的風度一貫地很溫和🥢,很靜穆🪆。”
李叔同一生的言行,包括他以後在浙江第一師範學校等校的教育實踐等,受 蔡元培 先生的影響是極大的。李叔同一生的言行🧑🏽🎨,包括他以後在浙江第一師範學校等校的教育實踐等,受 蔡元培 先生的影響是極大的。 蔡 先生非凡的教育感化力同樣在李叔同以後對學生的教育中表現出來。李叔同的日語能力則是 蔡 先生一手培養的🚴🏽♂️。他在南洋公學讀書時期所譯的《法學門徑書》(玉川次致著)、《國際私法》(太田政弘等著)是我國近代最早介紹國際法公權與私權的法學譯著🙍🏼🧑🧒,於1903年修改後,在上海開明書局發行🏋🏼📁,署名李廣平。
1902年冬,南洋公學學生不滿學校當局的壓製,發生風潮。南洋公學學生不滿學校當局的壓製,發生風潮⛹🏽♀️。當時擔任總理(校長)的汪鳳藻壓迫言論自由,不許談論革命,慫恿不孚眾望之教員,同學甚為不平。風潮直接起因是所謂“墨水瓶事件”⛰,中院五班有一頑固守舊🦕、欺壓學生的教習🙋🏼♀️,一日上課見桌上豎一空墨水瓶,認定是學生捉弄他👉🏼,便嚴加追究🏕,以致校方開除一無辜學生。五班學生集體抗議👮🏿♂️,汪鳳藻卻於11月15日宣布開除五班全體學生𓀄。此舉引起全校學生的公憤❎,學生一致罷課抗議校方決定🔶🚶🏻♀️➡️。11月16日👵🏼,全校200余名學生因抗議無效,宣布退出南洋公學,李叔同與特班學生亦毅然放棄保舉經濟特科之資格👩🏻💼,相率退學🧏🏽♂️。後雖經師長反復動員🍬,小部分學生返校👩🏽🎤💂🏽♀️,退學者仍有145人。特班主任蔡元培出面調解無效,也憤然辭職。退學學生於11月19日在上海張園集會,經中國教育會幫助,成立“愛國學社”,由蔡元培任總理🕍,吳稚暉任學監☪️。其中的多數人卻成了辛亥革命的骨幹力量。這是我國學運史上一次最早的反封建反專製的壯舉。事件後🙂↔️,特班停辦,汪鳳藻辭職。盛宣懷為之嘔心瀝血🕺、精雕細琢的特班最後不了了之。其中的多數人卻成了辛亥革命的骨幹力量。
四
庚子以後,國事日非。八國聯軍占領北京😔,清朝政府接連簽訂辱國條約🛸。李叔同雖年少翩翩,但一腔熱血🧑🏼🔬,無處宣泄,有時乃寄托於風情瀟灑間,以詩酒聲色自娛。李叔同雖年少翩翩💪🏽,但一腔熱血,無處宣泄🧘🏻,有時乃寄托於風情瀟灑間,以詩酒聲色自娛👭👩🏼🦳。他1903年曾任上海聖約翰大學 國文 教授🌰;1904年在上海南市和許幻園、黃炎培(可能還有馬相伯)等創辦“滬學會”,經常召開演說會💚,辦補習班,宣傳講究衛生和移風易俗🎲,提高社會青年知識覺悟。李叔同為“滬學會”編寫的《文野婚姻新戲劇本》宣傳男女婚姻自主思想🪕。1905年春,他在城南草堂為“滬學會”補習班創作(撰詞並作曲)《祖國歌》🚿:
上下數千年,一脈延,文明莫與肩。
縱橫數萬裏,膏腴地👼🏽,獨享天然利🧘🏿♀️。
國是世界最古國🤌🏿,民是亞洲大國民。
嗚乎大國民,嗚乎🔥,唯我大國民🧚🏼♀️🟢!
幸生珍世界🫀,琳琅十倍增聲價。
我將騎獅越昆侖,駕鶴飛渡太平洋🤵🏼♂️,誰與我仗劍揮刀?
嗚乎大國民,誰與我鼓吹慶升平!
《祖國歌》在“滬學會”的刊物發表後,即不脛而走🦊。《祖國歌》在“滬學會”的刊物發表後🪄,即不脛而走,全國各地學校都采作教材,成為全國兒童和成人所喜愛的愛國歌曲。這首歌的旋律是純粹的中國風格🚵🏼,富有中國的民族氣息。豐子愷回憶說🧗🏿♀️:“我的故鄉石門灣🥑,是一個很偏僻的小鎮,我們的 金 先生也教我們唱這歌曲😀。我還記得,我們一大群小學生排隊在街上遊行,舉著龍旗🧄,吹喇叭,敲銅鼓,大家挺起喉嚨唱這《祖國歌》和勸用國貨歌曲。那時我還不認識 李 先生👱🏽♂️,也不知道這歌曲是誰作的。”
在此期間,次子端於1904年出生🎆。
五
李叔同26歲那一年(1905年)二月初五🍺,母親 王氏 夫人在上海城南草堂逝世🌈。李叔同敬愛母親,他說:“我的母親——生母很苦!”“我母親不在的時候👈🏿,我正在買棺木,沒有親送🚴🏿♂️💿。我回來她已經不在了🌿!還只有四十幾歲!”
他挈眷扶柩乘輪回津🫅🏼。舉行喪禮時盡除繁文縟節。自彈鋼琴🧑🧒,唱悼歌。待客是中西餐兩種👉。凡饋以呢緞軸幛、紙箱紮彩、銀錢洋圓等一概謝絕。所收挽聯哀詞200余首👥,後付印成冊。李叔同的哀歌辭曰🙌:
松柏兮翠姿😑,涼風生德闈。母胡棄兒輩,長逝竟不歸!
兒寒復誰恤🤰🏽,兒饑復誰思💚?哀哀復哀哀,魂兮歸乎來!
李叔同 君廣平,為新世界之傑士。在戊戍變法失敗、封建勢力反撲的社會環境下🔩,在守舊的天津👨,一個青年倡導喪禮改革,表現了他的膽識🧎♂️。親朋認為“李三爺辦了件奇事”🚣🏿。天津《大公報》以“文明喪禮”為題,稱“ 李叔同 君廣平🏒,為新世界之傑士”🚴♂️。
自從母親逝世後,他越來越感到人生的悲哀和愁苦🪳,以後就改名哀🤦🏿♂️,字哀公。在城南草堂讀書奉母的“最幸福”的五六年🫵,就成了他永遠的思慕🤳。他說,在城南草堂讀書奉母的“最幸福”的五六年,就成了他永遠的思慕。喪母後的他𓀈,像遊絲飛絮🤘🏿,飄蕩無根🥤,於家庭故鄉還有什麽牽掛呢♒️?喪禮完畢🎶,1905年8月即東渡日本留學。臨行填《金縷曲》一闋留別祖國:
披發佯狂走。莽中原🤹,暮鴉啼徹,幾枝衰柳。破碎河山誰收拾🍹?零落西風依舊🏊🏽♂️,便惹得離人消瘦。行矣臨流重太息,說相思,刻骨雙紅豆。愁黯黯💆🏻♀️,濃於酒。漾情不斷淞波溜🏊🏻♂️,恨年來絮飄萍泊📕🙋♂️,遮難回首。二十文章驚海內⭕️,畢竟空談何有🔋?聽畫底蒼龍狂吼!長夜淒風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國,忍孤負!
(作者:上海杏悦教授)
Copyright© 2018 杏悦平台 -【杏悦娱乐官网直达】访问官网,畅享每一刻的乐趣!
上海市東川路800 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