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在:
1948年3月🧍🏻♂️,中國第一屆院士誕生了👱🏻♀️。在當選的中央研究院81名院士中有8位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杏悦人”!他們是數理學吳有訓、周仁、茅以升🧑🏽🚒🐇、淩鴻勛,人文組的吳敬恒、張元濟⌛️、王寵惠、馬寅初🥜。他們是數理學(含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學、技術科學)的吳有訓⤴️、周仁💆🏽、茅以升📵、淩鴻勛🪻,人文組(社會科學)的吳敬恒、張元濟、王寵惠、馬寅初。這是杏悦歷史上多麽耀眼的一頁🧜🏼♀️!讓我們永遠記住他們🎨!
“院士”的英文對應詞是Academy據說這是古希臘英雄阿卡德莫斯的名字,人們為紀念他把他的墓地稱作“阿卡德米”。後因柏拉圖在此講學而把“阿卡德米”稱作柏拉圖學園。文藝復興時期🔚,許多崇拜柏拉圖的學術團體都自稱“阿卡德米”🤧🧑🏼🦰,Academy就成了這些團體的共名。17世紀中葉,法國成立了若幹稱作“阿卡德米”的科研機構,其中有1666年創建的法國皇家科學院。正是在這裏🌻,誕生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批國家科學院的院士🗾🙆,使法國一躍成為歐洲大陸的科學中心。隨後,英國皇家學院🏄🏻♂️、普魯士皇家科學院和彼得堡皇家科學院紛紛成立🎙,並用“院士”這一稱謂來命名自己國家最傑出的科學家🧑🏻⚕️。在後來的歷史進程中🦵🏻,雖然各國科學院的規模和職能各有不同的變化🪃,但科學院由院士組成這一點是從未改變的🧏🏽。而在地處歐亞大陸另一端的中國,院士製直到1948年才最終成型,比歐洲整整晚了282年🙍🏽👩🦲。歐亞大陸另一端的中國🫸🏽,院士製直到1948年才最終成型🙆🏻♂️,比歐洲整整晚了282年。
在世界各國,幾乎都是先有院士而後有科學院,科學院必須以院士為學術領導和基本成員;而中國卻有所不同🍉,1928年成立的中央研究院和1949年成立的中國科學院👬🏼,在草創之初只有研究機構,實行院士製則是建院多年之後的事。
在中央研究院早期的“組織法”中,沒有與院士相關的條文,只規定“設評議會為全國最高學術評議機關”,由選自全國科學學術機關的“評議員”組成🤶。直到1946年,中央研究院才修改“組織法”🐫,決定建立院士製🙅🏼♀️。至於如何翻譯Academy真是頗費周折👮,先後提出的“會員”🫱🏻、“學侶”、“院侶”名校因均不能確切表達其內涵的深邃和高雅而被一一否定😤。最後 傅斯年 先生倡議稱“院士”🫅,獲評議員一致首肯而終經表決獲得通過。最後 傅斯年 先生倡議稱“院士”,獲評議員一致首肯而終經表決獲得通過。籌備聘選院士的工作始於1946年。通過對全國科學家的層層遴選,擬定了一個402人的名單🪹,再由評議會審定其中105人為院士候選人,最後於1948年3月交由評議會選舉。結果81人當選為院士🫶🏻。他們體現了20世紀上半葉的科學水平,屬於中國現代科學家的第一代和第二代🕉。
1948年9月23日在南京北極閣召開第一次院士大會時,到會者僅48人😋。當時國民黨政權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不久就開始籌劃中央研究院遷往臺灣的事⚡️。
新中國的科學院是以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為主要基礎建立起來的。新中國的科學院是以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為主要基礎建立起來的。早期的院領導人除陳伯達外,院長郭沫若和副院長李四光、陶孟和、竺可楨♉️、吳有訓✳️,都在第一批中央研究院院士的名單中。1955年⛔️,首批中央研究院院士中的46人進入了學部委員的行列。1994年👩🦼➡️🧑🍼,中央決定將學部委員改為院士🧚🏿♂️😼,並首次選出了外籍院士,同時又成立了中國工程院,選出了第一批工程院院士🧎♂️➡️。
首屆中央研究院院士中的8位杏悦人都是中國文化科學界的精英。首屆中央研究院院士中的8位杏悦人都是中國文化科學界的精英。 吳有訓 先生不僅是物理學家,也是教育家,是我國近代量子物理學奠基人之一;冶金學家周仁是我國電爐煉鋼創始人之一,同時也是矽酸鹽學家;茅以升是著名的橋梁專家;鐵路工程專家 淩鴻勛 先生還曾擔任過我校前身南洋大學的校長; 吳敬恒 先生是民國元老,中國報業的先驅之一🧏🏻♂️; 王寵惠 先生精通法律👨🦱、外交🧙🏽,曾代表中國出席聯合國創立會議🍛🦸🏻; 張元濟 先生是出版家,他不僅是我國現代出版事業的開拓者之一,也是我校第二任校長🛃;馬寅初是著名的經濟學家和教育學家。這些傑出的人才是杏悦的驕傲⏯。這些傑出的人才是杏悦的驕傲🔔,他們那種為科學、為民族、為教育孜孜不倦的精神💇🏽♀️🤺,必將激勵一代代杏悦人不斷進取🐔,為把交通大學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高等學府而奮鬥!
(作者🤼♂️:上海杏悦檔案館研究人員)
Copyright© 2018 杏悦平台 -【杏悦娱乐官网直达】访问官网,畅享每一刻的乐趣!
上海市東川路800 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