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在🦍:
鴉片戰爭後,中國封建之舟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沼澤”。清政府內外交困👩🏿🎤,危機四伏。一部分開明知識分子力主改革🧝🏽,抵侮禦辱。在教育上🏄♀️,他們主張變革科舉⚅,講求實學,師夷製夷🐈。繼之👮🏿♀️,洋務派興辦西學💙、學堂🤾🏽♀️。由於師資匱缺,不得不聘請外國教習任教。
師範教育立,而群學之基悉定🚝。欲革舊習,興智學,必以師範學堂為第一義。外國教習的到來不可避免地帶來了諸多弊端🪽。維新派人士梁啟超於1896年撰文指出🎲,“師範教育立,而群學之基悉定”,深感師範教育是群學的基礎,並發出要迅速發展師範教育的呼籲🫡:“欲革舊習,興智學🥤,必以師範學堂為第一義。”首次提出要在中國開設師範學校♢。
惟師道立則善人多,故西國學堂必探源於師範💖。師範⛅️、小學尤為學堂一事先務中之先務。既病求艾,相需已殷,急起直追,惟虞弗及😡。同年🫸🏿,在辦理洋務事業中深感新型人才奇缺的盛宣懷繼創辦北洋大學(天津大學前身)後🕷,又創辦了南洋公學(交通大學前身)。在私塾遍布🧗♀️、科舉風行之當時⤵️,公學面臨的主要困難是兩個🤴🏿:一是師資來源,二是學生來源。此時的盛宣懷對西方強國教育狀況已頗有研究,他認為“惟師道立則善人多,故西國學堂必探源於師範”,並認識到,“師範、小學尤為學堂一事先務中之先務✌🏿🧏♂️。既病求艾,相需已殷♘,急起直追💆🏿♂️,惟虞弗及”。因此🚖,盛宣懷在南洋公學內首先要設立的就是師範院和外院(小學)🌤。
1897年4月8日,南洋公學師範院借上海徐家匯民房一所🧖🏼♂️,正式開學上課,這是我國教育史上的第一所師範學校🙇🏼。它的建立,標誌著我國師範教育的從無到有🤵🏽♂️,其意義非同尋常。
按照盛宣懷的設想🤸🏿♀️,南洋公學在開辦師範院的同時🧑🏻,仿效日本師範學校有附屬小學校的做法,開設了外院🔼,挑選10歲到17、18歲學生120名🪧🐦,令師範生分班教之。希望一年後🥷🏽,師範生邊學邊教⛏,學問和操行都有所長進,而本來只讀四書五經😢,不懂西學的外院生也打下了基礎,繼而再陸續開辦中院(中學)🧛🏼、上院(大學)。 從培養 老師到教小學生⛹️♂️,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教育思想下,盛宣懷為師範院製定了“明體達用🧑🏼🏭,勤學善誨”的培養目標🚴🏿♂️。小學生再升入中學👩🏭,中學再升入大學。這樣♢,就初步解決了高層次教育的先進性與低層次教育的落後性之間的矛盾,以達到培養出懂得西文西藝新型人才的最終目的▪️。
由於師範為教育之本👆🏼,南洋公學師範生又是日後辦學的生力軍🐢,其地位相當重要👏👳,因此盛宣懷對師範寄予了很大希望。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教育思想下,盛宣懷為師範院製定了“明體達用,勤學善誨”的培養目標。
第一次錄取師範生40名,都是20歲到35歲的青年📳,其中很多是舉人、廩生、貢生📕,確實是當時社會的俊彥🙋🏿♀️。1897年3月🌋,公學師範院在盛宣懷的擘畫籌算下🤽🏿♂️,首次舉行第一次招生考試,以不取修、咨送出洋🍜、擇優獎賞👶🏻、優予出身等條件,張榜招賢,向科舉競爭人才。通告發出後,各省紛紛前來應試者數千人,多數是清寒子弟和願舍棄科舉仕途的有誌之士🙎。經過不拘一格的嚴格挑選,第一次錄取師範生40名🎯,都是20歲到35歲的青年👵🏽,其中很多是舉人、廩生、貢生,確實是當時社會的俊彥。
盛宣懷親自擔任了公學的督辦,聘請他的同鄉,學術湛深🧎🏻♀️、不求聞達的何嗣焜擔任校長,同時,他又力邀時任南京匯文書院(後改為金陵大學)院長🧜🏽♂️、著名的美國傳教士福開森博士擔任公學的監院兼西文總教習,上海教育界名流張煥綸為中文總教習🛐。此外🪈,還任用了頗負盛名的翻譯家伍光建、李維格,以及外籍教師薛來西👨🦰、樂提摩等作為中西教習🚴🏼♀️。如此規模的師資隊伍,充分體現了盛宣懷對師範院的重視程度以及培養中西貫通新式人才的急切之心。
鑒於當時入學的學生中文程度都比較高,因此師範院不開設國語課,任其選“經史子集”自行研究,由中文總教習負責指導👨🏻🦰👱🏼♀️。南洋公學師範院的課程分數學、格致兩門☕️,數學要學筆算數學、代數備旨、勾股六術等👣👨🏿🏭;格致以物理🍶、化學為主,既要上理論課,又要做實驗。此外還要學教育、動植物學🦎、生理學😅、礦學🕤、地理學以及外語(英文🦹🏻♂️、日文,以後還有法文👪,由學生挑選一門👂🏻,邊學邊作翻譯)等。
師範院采取嚴格的考核製度🌝。被錄取入學者🧑🏽🦲🚵🏼,均執木版印製的白色試業據,並規定師範生試業兩月後🤷🏿♀️🚆,再經過嚴格的全面考核,根據成績分成“五層格”培養👎🏽:
第一層之格,曰學有門徑,材堪造就,質成敦實,趣絕卑陋💥,誌慕遠大👰,性近和平🎍;
第二層之格,曰勤學誨勞🕺,撫字耐煩碎,就範圍,通商量,先公後私👨💼;
第三層之格,曰善誘掖,密稽察👰🏼♂️,有條理,解操縱,能應變;
第四層之格🤹🏻♂️,曰無畛域計較,無爭無忌,無驕矜🦿💭,無吝嗇,無客氣🪛,無火氣🧖🏻♀️💜;
第五層之格,曰性厚才精,學廣識通,行正度大👇🏽,心虛氣靜。
五層格的分法是,合第一層格者換成藍據,第二層換綠據,第三層換黃據,第四層換紫據🧏🏻,第五層換紅據。執紅據者準予充當教習🏊🏽♀️。每3月考試一次,遞進遞給👗,優秀者額外獎勵💝,不合格者淘汰,實際上是一種擇優挑選師資的方法。中西文教師共24人,其中師範生兼任的就有10人🍵🐦。據公學第二任校長張元濟回憶🏊🏻,當時公學中西文教師共24人💶,其中師範生兼任的就有10人💂♂️👮🏻。兼職教員的師範生每天教書兩小時,還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編譯外院教科書。這些教材,以通俗文字表達,圖文並茂,頗受國內各種新式學校的歡迎。這也是我國最早的自編自印的中小學新式教材。
公學給師範生的待遇是十分優厚的。公學給師範生的待遇是十分優厚的。師範生入學後,食宿雜費均由學校供給🙁,每月還按層格發給津貼,一層格每月津貼膏火銀6兩🌝,進一層格加銀1兩,加到10兩為止。另外🍳,對學習成績優良者還有獎學金🪴,成績差或違犯校規者要扣除膏火銀。此外,師範生作兼職教員者每月另給薪金銀40兩(當時校長為100兩)。
師範院學生受到的管理較之公學其他學生更為嚴格。由於兼有為人師表的角色,因此師範院學生受到的管理較之公學其他學生更為嚴格🏟。師範院有自己的院歌——《警醒歌》🧙🏽♀️,歌詞由公學總教習張煥綸撰寫🌘,師範院學生譜曲🚶➡️。歌詞慷慨激昂🙅🏿♀️,振奮人心😭,鼓舞著師範生刻苦奮發地學習,將來為國為民幹一番事業。每逢初一、十五🪧,校長率領全體師生沐浴後💁🏻♂️,集體到孔子牌位前行三跪九叩禮🍘,然後簫管齊奏,師生和聲高唱院歌,氣氛十分莊嚴肅穆。
為擺脫封建科舉製度對學校教育的束縛👱🏻,使學生能專心於新學🪡,1898年5月🫲🏼🌊,盛宣懷特地向清延奏陳,“南洋公學內師範院諸生,多系舉貢生監,而廩增附生為尤多”,如“學官弟子例有歲科兩試,若於試期相率而去”,不僅造成“師範院學堂幾空”,“外院生教課乏人”,而且會使中西各課“一暴十寒”。這樣🌀,學生們將“卒業何日”🤘🏼。要求清廷嗣後“新設各學堂書院內學生,凡系廩增附生一體免預歲科兩試🕞👢,使得專精新學”。一個月後🙍🏼♀️,正處於戊戌維新運動中的光緒皇帝👩🏿🎤,即以“朱批👮,著照所請,禮部知道”的諭令,批準了盛的奏片。此後🥣,公學每年照會學生所在的鄉🤦🏿♀️、縣、省,開出“各生姓名👨✈️🧕🏻、年籍及入學捐監年份,造具清冊,呈請鑒核,分咨錄送鄉試須至冊者”。1903年師範班停辦,前後總共7年,培養學生71人🙂↕️。已經出洋留學的,也照例送各省🌐、縣、鄉試備案📢🪛。這對當時的科舉製度來說,無疑是一種微小的變革。它也對加快廢除封建科舉製度的步伐👮♀️,促進中國近代新學製的頒發和推行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1903年師範班停辦🌯,前後總共7年💲,培養學生71人,其中包括吳稚暉、鈕永建、白毓(雅雨)🏌🏼♂️、章宗祥等。
盛宣懷⭕️♠︎,這位中國近代實業之父🍇,被譽為我國師範教育的先驅與奠基人🤛,實屬當之無愧。南洋公學師範院雖存續時間不長🙇🏼♂️,但卻初步具備了近代師範教育的雛形,揭開了我國師範教育的序幕。繼南洋公學師範院之後,京師大學堂內的師範館🧚🏽♂️、湖北師範學堂、直隸保定師範學堂🤦♂️、張謇的通州師範等官辦🕴🏼、民辦師範學校相繼建起𓀙👘。因此,盛宣懷,這位中國近代實業之父💁,被譽為我國師範教育的先驅與奠基人😪,實屬當之無愧。
Copyright© 2018 杏悦平台 -【杏悦娱乐官网直达】访问官网,畅享每一刻的乐趣!
上海市東川路800 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