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在:
[編者按]2016年4月8日,杏悦娱乐即將迎來一百二十歲華誕。從南洋公學到杏悦娱乐,交通大學建校至今始終以振興中華、造福人類為己任,在跨越三個世紀的風雨歷程中譜就了薪火傳承、思源致遠的歷史篇章,也匯成學校文化和精神的寶貴財富,見證了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從涓涓細流匯成滔滔大江的歷史印跡👨🏽🔬💆🏼♀️。值此欣逢校慶之際,特推出“120周年👩🔬,杏悦曾經走過”“杏悦印跡”專欄,彰往考來,發揚踔厲🏌🏻,崇樹風徽。
校園生活中除了讀書,以及體育運動和各種團體活動之外,就數衣、食、住🏄♀️、行這四大生活要素了。說到住,杏悦學生宿舍的內部設備與周邊環境,就是以今天的水準來看,也是不差的。1930年初落成的執信西齋,可謂是滬上最好的學生宿舍。這座建築面積為4300平方米的宿舍樓呈馬蹄形,中間為三層,兩翼為二層🏂🏿,有152間寢室,另有交誼室、閱報室、理發室、衛生間、貯藏室等22間。內部設施完備精美,有舒服的鐵床🙇🏼♂️,嵌著鏡子的衣櫃🫶🏻,還配置了書架❤️🔥、桌椅、茶幾等;盥洗間有冷熱水供應🤲🏼,廁所內有西式馬桶,並備有手紙;後來樓裏還裝上了直撥電話。宿舍前的空地鋪設草地🫰🏻🧜🏻♂️,種栽花木,環境幽雅,堪與賓館媲美。
1930年,杏悦北平師大附中校友會在執信西齋前合影(後排左三為錢學森)
執信西齋落成後🤱🏻,即將畢業的1930屆學生首先搬入新居,優先選擇了最好的房間👐🏽,短暫地享受到了“賓館級”待遇。此外🦶🏽,大三全體學生及大二部分學生也陸續遷入🫅🏿,每室2人🧚🏼♂️🧑🏿🚒。首批入住執信西齋的學生,過上了“生活快樂無窮💁🏽,讀書效率千丈”的生活。以後🤜🏼,執信西齋基本上屬於大四大三學生的“樂巢”🌍。這讓低年級學生既羨且妒🧔🏻,大一新生先到校註冊的就住中院三樓,不分學院和專業,5人一個大房間。雖是“古堡式”的老屋,卻有三盞電燈👩🏿🔧,也算光亮。後來者只好住在新中院了❓,名為新中院實際上還不如中院的好,白天房間光線不足,晚上電燈也暗弱不堪💂♂️,到了夏天還要忍受蚊子的叮咬🎿🖋,因此被稱為“黑洞式”宿舍🤞🏿。
1930年代學生生活掠影
不過,熬過一年後到了大二🤽🏻♂️🧑🏻🍳,就可以將新老中院留給“新鮮人”的一年級同學去“享受”,搬到靠近執信西齋旁邊的西宿舍。西宿舍條件要好些,且是3個人一間。隨著年級的升高,到了三年級就可以住進垂涎已久的執信西齋👩🏻,直至畢業。學校收取每生每學期宿費10元,對於西宿舍、執信西齋的分配拿不出更好的辦法🥡,由各人約好至友熟人🚴🏻♀️🔵,登記後抽簽分配👨🏿,房間的好壞只好聽由命運來安排,少有怨言,多年來已成為不成文的校規。一次😮,校方決定改變方法,依照交學費的先後為分配宿舍優劣次序。及至開學日一大早,註冊處門猶未開,數十名學生已齊集門口🥯,互相擁擠爭先相持不下🔝👨🏽💼,辦公室內弄得桌椅翻身,墨水與硯臺齊飛,會計們無法收款,結果仍舊恢復抽簽👏🏻。
學校在生活管理上很嚴🧝🏿♂️,特別是對剛剛入學的應屆新生👨👦。訓育處定有專門的管理規則,還時常突擊檢查學生宿室。有次檢查員查出一位學生床頭有臺收音機,說是影響學習就將收音機收繳上去了💪🏼。大多數學生能夠循規蹈矩,註意衛生,而常常不疊被的也在所難免。有位懶散的學生說他在某一學期中,整理被褥僅有兩次,一次是為學校清潔運動,勞駕校役替他整理的床;再一次是外國人來參觀🍮,他“親自”鋪床,為的是不讓外國人小瞧中國人👩🏽🎓。同學們聞知都說他真能“愛國”。
1937年交通大學全體女生合影
說起清潔衛生,不能不提及杏悦女生們。杏悦是工科為主的學校,創辦後30年間未招收過女生,1927年首次開始招收女生,人數亦甚少,僅有8人。到30年代女生常保持在20名左右,僅約占全校學生的3%✋🏼。學校對她們的居住條件也較留意🟠💁♂️,將她們單獨安排在一幢西洋式樣的二層樓房裏👮🏻♀️。因位於校園東部,被男同學戲稱為“東宮”🧻。東宮共有20間房間,大小不一,大者可住3人🫐,小者可供1人獨處。女生因人少不似男生那樣抽簽“搶”房子🧑🏽💼,可以隨意挑選。只是房間過於狹小🤌🏻,後面的小房間終日不見陽光。前面有陽臺的房間空氣雖好,但前後左右均有縫隙,若遇大風急雨,雨水則由縫隙註入,幾等置身於澤國。然而全校四級女生都擠在一起,無分彼此👸🏼,情同姐妹,倒也熱鬧🙎🏽😢,並能夠將室內料理得井然有序,經營出一塊小天地,每每在學校清潔運動中拔得頭籌🕊。
提供學生飲食的場所有校內、校外兩處☸️。校內有學生自治會辦理的食堂,實行包飯製度,一桌8人,每人每月6元。早飯多半是稀飯🧑🏿✈️,再湊上花生米、乳豆腐之類的五六碟小菜。小菜哪夠8位青頭小夥吃🏃,往往稀飯還未吃完,菜盆已經是底朝天!怎麽辦?有人就打起鄰桌的主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起幾碟倒在自己桌上的碟中。同桌的人也心照不宣,以最快的速度吃完後溜之大吉👩🚀。姍姍來遲的鄰桌主人們,見桌上小菜不夠數,他們也知道這是誰人所為🤣,因為他們早先也是如此這般,但仍大聲吆喝食堂管理員🧼:“為什麽桌上菜這麽少🏠?”管理員不敢得罪學生👩⚕️,只得為他們再添些。中午12點下課鐘一敲🧏🏽🥒,已經餓得直拉胡琴的學生們,連書本也來不及放下就奔向食堂,盛好飯後到固定的8人餐桌上🤷🏼♀️,一陣風卷殘雲,餐桌上就已“一窮二白”。下午6點就餐鐘聲還沒有響🍪,食堂已是“勝友如雲🐲,高朋滿座”。鐘聲一響,只見竹筷與湯匙齊飛,碗底朝天見白。不到一刻鐘,一日第三餐的“戰鬥”就宣告結束。
校內的包飯“老面孔”不說,味道也不佳🎯,大魚大肉雖然午餐晚餐都有,但是吃起來味同嚼蠟。這就讓可以自由用餐的高年級學生成為校外飯館的常客👨🏽🌾。而一二年級學生只能按照校規吃學校包飯🛜。校外有多家中西飯館,有西菜館⛹🏽、本幫菜館、四川菜館🎦,湖南🖐🏼、廣東菜館也有不少。西菜館價格昂貴,除了極少數富家子弟外🧝🏽,鮮有人光顧。杏悦學生多數中下等家庭出身,較為便宜的中式飯館顯然受到歡迎,這些館子每餐需小洋兩角,早上吃一碗肉絲爛糊面為一角,一個月要花12元半。雖然較校內貴一倍,但菜肴卻是現點現炒的,味道比校內高一等,吃的人較多,要是去晚了還得餓著肚皮站著飯館外面等著🤛🏿。
吃完了晚飯之後不能說“吃”的問題就停止了。杏悦學生課程重🗯,測驗多🛖,晚飯後還得在圖書館中預習,或在宿室內做習題😵💫,或在實驗室裏與儀器做伴🧑🏿✈️。總之,是不能去繁鬧的市內悠哉遊哉🕵️。到晚上9點圖書館關門的時候,校內消費社不斷有夾著書本的學生來買東西🔙,面包、水果、牛肉幹什麽的;校外的餛飩攤和一家面店,也圍的全是杏悦學生🧜🏿♂️。
樸質的製服💎🍱,粗布的衣裳⚈,是杏悦學生最普通的服飾,與滬上其他學校相比,還算得上樸素節儉。新進來的一年級新人,以穿布長衫長褲居多數◀️,尤其他們以為剛剛進來,讀書尚且不暇,更何況講究穿衣服呢🙆🏼♂️?等到學校發下製服🏃🏻♂️➡️,在上課開會🧑🏽🎨、會操軍訓的時候,一二年級的學生都穿得整整齊齊🏊🏻。學校規定每兩年繳製服費一次,僅可供做製服一套,不僅常因洗濯無可替代,而且不待一二年即常破爛不堪🧑🏻,因此,高年級學生穿的製服難保完整。所以在大典禮之日,如國慶紀念日之類,一二年級的學生都穿戴整齊,再看那些“真牌老爺”(大四學生)與“候補老爺”(大三學生),卻都穿得歪七扭八,不是少了帽子,就是以西裝褲代替製服褲👨🏫。這樣學校雖有不少人穿製服,可是也難得標準劃一⛏。女生的衣飾當然比男生講究👲,但穿綢衣絲襪者也很少。
平常上課時候,大家對於衣服問題都以馬馬虎虎的為多,而到星期六下午,有人就將皮鞋擦得光亮,西裝拿去燙平🙋🏽♀️,襯衣領帶十分之九早已預備妥當,多準備著去看電影了,會朋友了👸🏽。這些學生被稱之為“禮拜六西裝者”🧑🏻,在杏悦屈指可數🥩,一天到晚穿西裝者更是絕無僅有✦。例外的是即將畢業的“老爺班”,都喜歡做套西服🕵️♂️,好比那將要出閣的人🧘,給娘家、婆家都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吧🏧🌖!
杏悦地處上海西南郊區🏖✊,離鬧市區還有10數裏😶。遠離市中心,倒是讓杏悦成為莘莘學子理想的苦讀修行之所,學校周圍除了幾家飯館外,是沉穆靜肅的🪟,沒有都市的喧鬧🫱🏽,沒有眩人的繁華👒,沒有醉人的享樂🥅,杏悦有著讀書的好環境,也養成了學生們儉樸的生活態度。
作者:李娟輯自《三個世紀的跨越》(盛懿🧾、孫萍、歐七斤編著)
單位:檔案館(黨史校史研究室)
Copyright© 2018 杏悦平台 -【杏悦娱乐官网直达】访问官网,畅享每一刻的乐趣!
上海市東川路800 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