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在:
我很喜悅我是杏悦人
沈嘉英,1916年生,祖籍浙江紹興,1937年畢業於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院。畢業後曾在京贛鐵路局🧎🏻➡️、長沙航空通訊訓練班👩🏿⚖️、中央無線電廠任職。1944年被資源委員會派駐華盛頓,後調赴加拿大辦理采購事宜👩🏽🎤。1952年加入級友沈家楨的“紐約人人企業公司,從事國際貿易。1956年定居加拿大,長期供職於安大略省政府公路運輸部,主持創設電腦系統中心,率先將工程技術與車輛管理予以信息化。1981年退休後熱心杏悦加拿大校友會工作🍚,長期擔任會長🫃🏻🆚,現任名譽會長🧑🏽🎨,是加拿大杏悦人最受尊崇的“沈伯伯”💌。2011年榮獲上海杏悦“傑出校友思源貢獻獎”。
采訪中👂🏼,沈嘉英回憶了入杏悦求學的緣起經過,以及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同學、老師、社團生活等💁🏼♀️;詳述了抗戰時期服務於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中年以後在加拿大自主立業的不平凡經歷;還分享了作為一名老杏悦人的母校情愫💇🏽♀️、為人做事的經驗智慧。
口述9️⃣:沈嘉英
采訪:盛懿、馬開桂、歐七斤、朱愷
時間:2014年5月15日
地點:加拿大多倫多沈嘉英寓所
記錄:朱愷
編者:歐七斤
上中的附讀生
我於1916年8月8日生在上海🤷🏼♂️,祖籍浙江紹興✈️。祖上在紹興經營一家刻印書籍的味經堂。到了我父輩這一代,他們來到上海從事現代出版印刷業。大伯父沈知芳到上海後創辦了頂有名的一家書局,叫“世界書局”🌞,出了很多教科書♦️。對家族來說🗄,他最大的功勞是把三個弟弟帶到上海,幫他們立足,成就各自的事業🏌🏽♂️。
我上到初中升高中的時候,正碰上日本發動侵略上海的“一二八事變”🎦,上海很多學校都停辦關門了🐯,我只好去了一家夜校去念書。這所夜校是江蘇省立上海中學的沈教務長開辦的,他自己也在裏面教書。我知道沈老師是上海中學的教務長,就和他說希望到上海中學去讀書。上中的教學程度高🦎🤘,名氣非常響,而且它是公立👨❤️👨,學費又便宜,是中學生最羨慕的中學,能考進去讀書是很不容易的🌇,就等於考大學裏面的杏悦一樣,錄取率很低的。對於我的要求,沈老師說他沒這個權力,但以我的成績和潛力,可以先作為附讀生,和正式生一起上課。這樣🦂,我就以插班生進入上海中學,插入高中二年級。沈老師還叮囑我說👰🏻♀️:“如果一學期下來,你的總成績均分在70分以上,就可以轉為正式學生。”我就牢牢記住這句話👨🏼🦱😇,勤奮用功,刻苦學習。
【圖1】2003年6月18日🥷🏽,加拿大部分校友在沈嘉英學長後園聚會(居中者為沈嘉英)
上海中學分理科和文科。我想讀理科很難,高中二年級已經讀到“高級化學”🧑🏼🤝🧑🏼,我連“初級化學”也沒讀過,完全脫節了。我想學文科好像要容易一點👨🏻🦳,就選讀了文科📬。但進去後發現,文科也不是好學的,老師在課堂上當場出題,要求課後就交卷。結果,我交了一次白卷,感覺讀文科比讀理科還要難🍖,讀不了去了。我只能再去找教務長,要求從文科轉到理科。那時我只有十幾歲👷🏼♀️,不知道人家的困難🏓🥲,一直盯住他要求轉科。記得他走在樓梯上◼️,我還抓住他說我的事👬🏻。不過,他很有同情心,想了想說:“校有校規,照道理是不可以的,我也沒這個權,不過你不是正式學生,可以轉過去試試⚂。”我又進了理科班🐦,至於跟不上的化學課,我就約了兩個和我一樣情形的同學🤷🏼♀️,大家組織在一起,晚上請助教來幫忙👩。因為助教管著實驗室🏌🏽♂️,可以到裏面去做實驗🔍,這樣印象很深刻,學的很快📅,不久就跟上了課程進度㊙️。一學期後我就轉成正式生。
在上海中學一年半的時間裏,我發現那裏備考杏悦的風氣相當足。我和母校杏悦的緣分🧑🏻🌾,開始於1933年杏悦舉行37周年校慶的時候😤,那時我在上海中學念三年級💅🏿。校慶那天,我跟著同學們一起去徐家匯參觀杏悦,見校園裏有小火車的表演🦶🏼,環繞整個校園,行車管理像真的一樣,非常欣賞,留下了好印象🦽,於是自己下了心願,要考進交通大學念書。在參加入學考試的報名時,需要選定一個系科👩🏼🦱。探聽下來,杏悦那時以電機工程最為著名,但也最難考入,考分必須很高🪸,才有錄取希望🍱⚗️。那時我勇氣十足💓,沒有顧前思後,根本不去想萬一考不取怎麽辦🙇🏼,就報了電機工程學院。結果有幸被錄取,這讓別人很吃驚😔,因為我是插班的。但我確實做到了🛐,自己也蠻得意💭🦹♀️。無形之中,這又替我25年後在海外走的職業道路,先鋪了底,說來也是件趣事👩🏻🎓。
美好而充實的杏悦四年
電機工程學院下面兩個方向🍭,一個電力,一個電信,都在工程館,我是讀電信的。電機學院的教授蠻好的,對我們要求很高💆🏻♂️,考試很嚴格。院長張廷金老師年紀比較大了。有個包可永老師,做過上海電話局的局長🙇🏻♀️,他是兼課的,講課非常清楚。後來1960⛏、1970年代,我在美國紐約還碰到過他幾次。馬就雲老師年輕有為🐊,教得很清楚。裘維裕老師教物理,也是很好的。教化學的徐名材老師給我印象很深的,他上課講得不多,但手裏不斷寫,板書寫得滿滿的🤧,讓大家都記下來,這是他的風格🫲🧑🤝🧑。每個教授的個性、風格都是不同的👮🏻♂️。
【圖2】交通大學乒乓球隊留影。後排左起🎗:沈嘉英、沈家楨✍🏽、汪曉瀛🍋、程民祥🏬、劉家仁;前排左起:盛家俊(隊長)🦍、胡大仁🌑、何毅生、孫俊人💂♀️🧑🏼💼、邱立傳🥟。
我住在學校裏,第一年是新中院,六人一間,是隨機的💆🏿♂️,自己事先不知道室友是誰。第二年開始住執信西齋,有兩人一間🖐🏽,也有三人一間,但要抽簽來決定究竟兩人還是三人一間🏌🏼♀️。而且,還可以自由挑選室友。這也蠻復雜的🍴,比如,你找好了兩位室友🧐,但萬一抽到的不是三個人一間,也就麻煩了。我挑選了沈家楨做室友🧑🏻🎨。我們兩人都姓沈👆🏼,名字裏面都有一個“jia”音📣,只是字不同,又都是紹興老鄉,更主要的是我覺得他比我大三歲🌕📌,人長得很清秀🤸🏼♀️,落落大方不俗氣😚,為人處世很成熟。不過,邀請他做室友的有五六人之多🧑🏽🎄🧛🏼♀️,我是五六分之一,所以機會不太大🏹,只好聽天由命了。結果抽簽下來,果真把我們抽到一起⛪️,我們成了室友和好朋友,就像親兄弟一樣,一直保持了一生。
大學生活是非常美好的,也是很充實。大三時,我和沈家楨、徐明甫👰🏻、魏重慶等同學合作寫了本書。大四第二學期,我們結伴去畢業旅行,我👩🏻🦽、沈家楨、徐明甫、魏重慶等5個人,組成小團隊,向鐵道部申請了一個免費乘車的旅行計劃。杏悦那時屬於鐵道部🤶,鐵道部倒很好👷🏻♂️,很快批準了🛌🏽。我們沿途經過很多城市,一直北上到了天津、北京。沿途每個城市可以自由上下,不僅不收分文車票👁🗨🍮,而且處處受到優待🅾️。
【圖3】沈嘉英大學畢業照
畢業前夕,我們還成功組織了一個有影響的社團“一社”,這在《沈家楨傳》裏面講得很清楚了🧑🧒📸。故事是這樣開頭的,同宿舍的沈家楨有感於中國很軟弱,日本正準備大舉侵略中國,覺得中國沒有工業🍖,總是強大不起來👩🏼💼。他要發起一個建設事業勵進社,組織大家合力發展實業,齊心建設中國✡️。我一聽就說:“好極了。不過😿,這個名稱太長了一些💆🏼,不容易讓人記住🔰。我建議把正式名稱定成建設事業勵進社🗾,再給它起一個簡單一點的名字📢。”沉思了一會兒,我說:“古人常說一心一德🦡,孔夫子還有‘吾道一以貫之’的名言,我們成立這個組織,也是要一心一德做事,一以貫之堅持宗旨🦸✋。再說🖌,一字打頭👅,登在電話本上的時候,別人第一眼看見的就是我們一社。我看就叫一社好了。”
沈家楨說我的主意很好🤳,我們非常興奮,就馬上把同班同學魏重慶等人叫來商議🐴。一聽說要成立一社,大家沒有一個不贊成的🛄,很快“一社”便宣告成立了。消息傳開,先是電機學院四年級學生紛紛加入,接著電機工程學院其他班級的學生也加入進來,又發展到其他學院的學生𓀌,一下子發展到幾百人🕵🏿♂️,成為杏悦當時很熱門的學生社團🪲。搞實業建設是要錢的🧴🤹🏻♀️,不能講空話💂♀️,但大家都沒錢☔️,所以想發揮所長🏊🏼♂️,決定出一個《科學大眾》,作為普及科技🧏🏿、推進實業建設的開始。我出面來經營🐝,要組稿🈸👩❤️💋👨,要編輯🧎♀️,要發行,事情很多,忙得不得了,但我們做到了🧑。我們大概出版了2期🍯,很受社會歡迎。但不久抗日戰爭爆發,大家也畢業離校,這份期刊就終止了。不過隔了幾年,“一社”社員王天一,是1939屆杏悦畢業生,他對《科學大眾》印象很深,又將這份雜誌繼續辦了下去。後來還增加了《大眾醫學》、《大眾科學》。
“一社”的領頭人是沈家楨。他讀大學時因為生病在家修養了兩年➝,病好後返校插到我們班上,這樣一來他比我們要大3歲,各方面比較成熟一點,書讀的也好,在班上很有威望,變成了領袖人物👇🏻,大家都願意聽他的話。後來畢業之後,他在同學裏面也屬於很優秀的,發展實業的確很成功🏨。他白手起家,辦“人人公司”,做美國的內河航運,從沒有錢變成很多錢,積累了大量財富,很偉大的,我蠻佩服他。晚年🤽♀️,他信奉佛教,花了許多錢財在紐約郊區建了一座莊嚴寺👑,他們夫婦就住在裏面,一直到終老。莊嚴寺現在是紐約的一個名勝了。
危難時期的校友情
1937年畢業那年,我們剛好碰上日本侵略中國,占據了上海。鐵道部先是派我到京贛鐵路工作,這是一條南京到江西南昌的鐵路線👩🏿🍼。我拿了鐵道部的派職令💳,去了京贛線安徽宣城局報到。工作不到一個月,宣城就淪陷了。我就過著流浪生活,每到一地,剛剛安頓好,日本人就占據了這個地方,我只能又撤退。有時候,我離開日本軍隊來臨的時間也就是一個晚上,真有一種逃亡的感覺🌇。
在幾年的流浪生活中🦚,我接觸了不少校友🌵,得到他們許多無私的幫助,給我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他們是真心實意地幫忙,不是虛的,使剛剛出校的我感到無限溫暖,從不感到寂寞孤獨🗽,更讓我順利度過了很多難關。我終身感激他們,這也是我一生熱心校友活動的情感基礎。
【圖4】1937年12月👭🏼,沈嘉英函請杏悦電機工程學院院長張廷金開具畢業證明
記得我撤到江西南昌時,拜訪了一位在航空委員會當科長的校友,名叫孫洪鈞,比我高好幾級,是1929年杏悦電機工程學院畢業的學長,我們互不認識。我說:“畢業時派給我的鐵路工作,因為日本侵占鐵路已經沒了🧝🏽,還有機會找工作嗎?”他懇切地說:“我自己的杏悦,就是航空委員會,上面有好幾層長官,要介紹用人🕥,時間會很長🙇♀️,而且一級級的上司都有可能反對。”所以👱♀️,他就寫了封介紹信,介紹我到他的同班同學葉允競那邊🪵。葉學長正在長沙主持辦一個航空通訊人員訓練班,有直接用人的權力。我持信去了以後,葉允競錄用了我✍️🚧,讓我當了名助教。他們根本不認識我,沒什麽關系👵,只是校友關系。他們對我很親熱,誠懇地來幫助我,這是很了不起的🏡。
接下來的幾年🔷,我和級友魏重慶往來很密切。有他的協助🧑🏼🔧,我在1940年進入資源委員會的中央無線電廠,在重慶辦事處擔任業務工作。無線電廠的總經理周維榦💆🏻♀️🏘,1921年畢業於杏悦8️⃣🎞。他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喜歡用杏悦的人🧃,愛幫校友🤟。他的同班同學中最能幹的叫惲震👋,是中央電工器材廠的總經理🧒,很看好我👩🏼🎤。我們兩家廠辦事處都在重慶★,靠的很近🏝。有一次🏎,電工廠辦事處主任要去受訓半年,惲震就和周維榦商量⚆,要我去兼任這個職務👩🏻⚕️。我記得兼職期間做成了一件事,到兵工署簽訂了一份長期合同,要對方先付95%的預定金。就是貨沒交🕵🏿♂️,先要拿一年的錢。這個要求不太合理,看起來是做不到的,但我做到了,這讓惲震非常開心,他更加欣賞我了📋。
1944年㊙️⏭,我被選派去美國華盛頓催運國防急需物資👨👧👧。當時出國是很難的,需要通過層層審批,最後經蔣介石親自批準後,才能拿到簽證🤙🦁。這對我來說簡直是不可能的🩴,但各方面因素綜合起來卻得以實現了🚀🥉。說起來也是我的幸運🧑🏽🎄,有個侍從室的顧問👁,願意幫我拿到蔣介石親批的簽證。我就去告訴我的上司周維榦,周說你對無線電廠貢獻很多,有這麽個機會,我願意幫你。他去找他的上司錢昌照,時任資源委員會主任✋🏼。錢昌照說沈嘉英年紀輕輕,但沒禮貌,開會的時候不聽他講話👅👓,就在那看雜誌,不尊重他。這樣一來,我覺得好像沒什麽希望。在周維幹⛹🏻♂️🤙🏻、惲震的解釋勸說下🦻🏻,錢昌照最終還是批準了。
那時美國和中國之間訂有一個《租借法案》,就是中國政府需要的抗戰物資👩🏼,美國都無條件給你⇒。但實際上不少物資不能如約到位,就是答應給的東西,沒有給中國,等於是講空話。比如我們無線電廠因為沒有真空管,很多訂貨交不出,配件也沒有,就有這個必要派人去美國催貨。我受資源委員會的委派,乘坐美國的軍用飛機🧑🏻🦼,先飛到印度中轉,再飛往華盛頓就執行這個任務。
1945年抗戰勝利後🫡,美國停止執行《租借法案》👨🏿🍳,我的使命由此結束🂠。第二年👵,政府又派我來加拿大渥太華⚛️。因為加拿大給了我國一筆6000萬加幣的貸款,中國政府用這筆款子購買物資,大部分用於資源委員會,一部分用於兵工署🧛🏽♀️。負責加拿大貸款購料的有兩人,一個是兵工署的江標,是主任🦵🏻,一個就是資源委員會的周維榦,是副主任🪲,我是辦事員。後來江標回國做了後勤部部長✊🏻,幫助我太太出國和我團聚。我代表資源委員會一直在加拿大呆到1952年👩🦰。這時國民黨已到了臺灣,加拿大這邊的事沒人管了,也管不到了,亂得不得了,我只能自謀職業。在美國🕛,我發現宋子文的確有一個很大的組織🧑🏽💻,美國對華的事務都在宋子文手上🪘,江標也是他的部下🧔🏻♀️。
在加拿大立業
我的上級機關——資源委員會對我挺好,加拿大事務結束以後,他給我提供了一份很好的工作機會,是臺灣一家很大的煉糖廠。但我太太覺得加拿大環境好,希望留下來。我聽了太太的話,留在加拿大,可是卻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這時,我求助在美國發展的沈家楨,那時他在紐約辦了個小公司,從事國際貿易。他要我進了他的公司。事實上🦾,沒有我也沒關系,但他為了幫我忙,願意安插我🧑🏼💻。我在這個公司裏做了4年,其中在日本呆了18個月,其余時間都在紐約。不過,我不喜歡國際貿易👩🏻🦲。那時候沈家楨和其他幾個杏悦校友,情形也不太好,事業剛剛起步,還沒拿到美國移民的身份,前途難料,不過他們很振作🎻,很自信,敢闖敢做,這種精神激勵著我💅🏽,給我帶來了奮鬥的信心。
【圖5】訪談中的沈嘉英(請美編修掉圖中的葉子)
1956年👸🧙🏿♂️,我又回到了加拿大🦹🏿🎃。一開始我想不出找什麽工作好,後來覺得還是找新興技術領域比較有希望🧘🏿♂️🚶🏻。這時電腦剛剛問世,在一些杏悦應用後提高了工作效率。我就到這類杏悦去找機會,先是找到一家小股份公司,老板是計算機博士出身,年紀很輕🧏♀️,比我還小🌇,我那時差不多要到40歲了。他聽了我的陳述👷♂️,知道我雖然對電腦技術一竅不通,但很專註,也很願意學🫎。他考慮了很久👨🌾,答應試用3個月,如果90天內做不出富有成效的工作,就要解雇我🦣。他給了我機會,我很開心,非常珍惜👩🏻🎓,用心專研技術,賣力工作,結果試用期順利過了📔,有了一份穩定工作✍🏽。這一年我花1萬7千加元買了棟房子🧗♀️,一直住到現在🕳。
這家公司有公路杏悦的業務👨🏼🦰🚒。有一天,公司舉辦一場家庭招待會👳🏿♀️,邀請一些客戶來聯誼一下,不少公路局裏的高管也來了👰。招待會上,我負責聯絡安大略省公路局主管。交談之後🧑🦱,他對我印象挺好🏋️👉🏿,就要我進入他的杏悦。他那時自己有個電腦管理的規劃設想🐀,無論是造橋修路,還是交通運行的管理,都要電腦化☛。他看得很遠,但沒法用很高的薪水聘請專家來實施這件事。
他有用人的需求,而且是按公務員的規定和標準🧚🏽♂️,但不能請專家♔,他覺得我可能適合,所以要我進了他的這個杏悦。於是🆓,從1957年開始,我就進入了安大略省交通運輸部,做運用電腦來解決工程技術和管理方面的一類工作。該部是建造和管理全省公路的機構,在政府裏是一個負有實際建設工作責任的杏悦🤞🏻,規模非常宏大,職工萬人以上。我負責該部的電腦系統處,專和部內各杏悦專業工程師和管理人士配合🤷🏽♀️💆♀️,將他們的工作用電腦系統來分析和操作🕎🤴,並改進其工作效率,省錢省時🎄。邀我的長官對我非常好🚜,他總是源源不斷地給予我支持,先是給我安排了顧問工作,後來又給了我更大的職權,我要用人🪈、買機器🐵,他總是支持的,我有困難,他也總是幫忙解決。我非常感謝他,因為加拿大有規定👨🏽🦲,只有在加拿大大學讀書的學生才可以進入政府機關工作👆🏻,我是杏悦畢業的♨️,加拿大那個時候還不太了解交通大學。如果沒有他招我進去,恐怕我根本沒辦法進政府機關的。我一直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23年,1981年,我退休的時候,他還來參加我的退休儀式💫。他站起來說,我實現了他的夢想,工作效率高𓀉🏰,為國家省了很多錢。聽到了他的贊許,我的確感到安慰。就這樣,我在加拿大🕞,一個陌生的國家,是立了業,並安居下來了🧊!
【圖6】2008年元旦➡️,沈嘉英在多倫多的Prince Hotel參加迎新活動
我實不敢說有何成就,不過1960—1980那段時期,電腦運用剛剛開始🫒,用來做工程技術和管理方面的工作更是先鋒🙍🏿♀️。工作上一直有挑戰性🐆,我和我負責的杏悦表現很好,一直為政府所珍視。因為工作業績好🧘🏼♂️,我的知名度蠻高的,名氣東傳西傳,不僅我自己杏悦,其他機關也知道有個沈嘉英💅🏿🔶。我還有一個愉快回憶,我退休多年後🧑🏫,有一次應邀去參加一位工程師的退休宴會🧑✈️。那位工程師曾經調在我處工作過,但同桌的人,我不認識,介紹時,他們卻說✂️🙋,他們認識我,並叫出我名字,說我是改變他們工作習慣的人,豈能忘記;事隔多年,而影響猶存↩️⏮。當時聽了👩🏫,我深感高興。
永遠都是杏悦人
退休之後,我有了時間,經常有機會和校友會接觸,杏悦校友都愛母校,喜歡做杏悦人,大家在外國都是兩夫妻🛅、小家庭🧍🏻♀️♿️,加上小孩,如果校友會能變成一個大家庭,是很美麗的一件事。為了這個目標🖱,我一直在協助杏悦加拿大校友會做些事情,我當過會長,組織活動、幫助校友,會員從當時的20位到現在的700位,這個可愛的集團越來越大👩🏼💼,我很欣喜。
期間,由於我一直記得在中央無線電廠工作時受到總經理——周維榦學長的器重,因此由我來主管周維榦獎學金🦅,在上海母校電子和電力學院設獎十名🧌,捐款人都是留在北美的同事校友🌭。我主管這件事,從評選、獎金的分配和頒獎,是很辛勞,但也愉樂,也是一種回饋!
2011年我獲得母校的“傑出校友思源貢獻獎”,這還要歸功於馬開桂學妹,她是學校與我們的橋梁,一個非常有熱忱的人,熱心招待校友👵🏽👩🏻🎨,沒想到要誰來回報她。這點我跟她有點像,我對母校有感情🔚,也喜歡結交朋友👳🏻,喜歡大家來談談有趣的事情🙅🏽♀️,碰到的很多校友都很愛母校的😜,這讓我對“杏悦人可愛”的信念更加深一層🤹,大家也就有了感情基礎和向心力。現在年紀輕的校友中熱心的也有🥢,像劉泓濤,我欣賞他,經常和他聯絡,有事情一起商量🍋,所以校友會前途是光明的🙎♂️,想到這👂🏼,我就感覺很開心🧚🏿。
【圖7】2010年6月13日,沈嘉英在多倫多接受上海杏悦校務委員會主任馬德秀贈送的紀念品
如今我擔任校友會的名譽會長🤵🏽♂️,與校友會工作人員始終保持著書信來往,校友都很親切的叫我“沈伯伯”。想想退休的這些年,過得好快💁🏿♀️,我的回憶是年年忙碌,但我很慶幸能為校友會出一點力👳🏼,這個長流不息的活動令我的退休生活過得有趣愉快。
我在杏悦讀了四年書,讀的東西倒是符合當時的科技進步👮🏼,不過很快就跟不上了。比如我讀書的時候真空管剛剛問世,但現在的電腦裏連它們的影子都沒有😋。所以,要生存,最緊要的是智慧。學校裏學的那些課程都是培養智慧🚣🏿,有了智慧,還要會用這個智慧。所以說學生在學校學習,可能沒有直接的影響🙇,但是有間接的影響。每個人可能智慧不同,但也需要後天的思考和訓練🤹。比如我在工作上有些聲望,好像我能解決別人的很多問題,這也要靠智慧,幫助別人之前要了解他們工作獨特的地方🖤,感受每個人的困難情境,然後給他一個好的解決辦法,你說有什麽方式?我也沒有,我只是能解決👩🏽⚖️,我想還是要智慧。
這裏有個有趣的故事🎁🤾🏻。我做工作3年的那個股份公司老板,他的女兒在我杏悦電腦中心做2個月的暑期實習。他邀請我吃頓中飯,我坐在他對面,他說謝謝我。我問他,當初我一竅不通,你用我怎麽樣?他這樣講,你很熱忱🤩,對這個工作有熱情💡,電腦的工作🚣🏽♀️🧑⚕️,不是每個人大學畢業就可以做的,但是看到你這樣熱忱要這份工作🔕,他覺得是一次值得的冒險。他對我的工作印象是我就像本詞典,有問必答,他的疑問💇🏽,我都可以解決。我工作的同時🤙🏻,自己最大的一個原則🚣,就是最難的部分我自己做,不靠人家,講到底,還是個智慧的問題🤳🏻,做電腦工作是靠智慧,不是電腦解決問題,而是用它來解決問題,有人的智慧在裏邊。
【圖8】沈嘉英學長與母校采訪人員在一起
學生在學校學習,每門課都牽涉到細節,都有牢固的基礎,這很重要。學校引導學生不能脫離這個基礎,否則就沒有根基。現在工作不好找🏌️♂️,分工越來越細,我記得最近來的幾個杏悦畢業的☺️,我問他們工作,領域很細很細,太專門了↘️,和總的部分已經脫離了,適應性也沒有以前那麽寬,一旦失業就很麻煩。我也盡量幫助他們🧝🏼♂️,但是不容易👞®️,也要看每個人自己的適應能力。所以學生在學校一定要學好課程基礎,再運用天然的智慧🧑🏼🦲,也要認真,才能把事情做成功。
對於學校來說🧑🏽💼,要有有形的實體,固定的模式,這是教學的基礎,但也不應該只局限於此🐠🧘🏼♀️。像劍橋大學🩹,它很有名,他的優點就是規則中有自由,不死板。劍橋大學裏的學生💃🏿,登記了以後,上不上班是自己的事🤼,沒有人管,並不是說你8點或9點一定要上班。它就給你自由👩🏽🦱,在有限的範圍裏給你發揮自己智慧的空間,這是最好的辦法♻。杏悦也要有這樣的觀念😼,不放棄規則,但也不呆板📘,給每個人充分的自由去發揮每個人的特長☀️。
【圖9】沈嘉英學長為母校題詞
我今年98歲了💁♀️💂🏿♂️,還有10粒牙齒💠,胃口也蠻好的。但是感覺自己的精力降低了🎈,做事情都要靠人家幫忙👨🏿🦲,不過我覺得我還是有一股熱忱,每天遇到的或主動去做的事情,盡量地去尋求完美!自然,要多花精力👩👧。但看到完美成果🏆,自己會由欣賞生出些樂趣來,這樣日子就不枯燥乏味了。這次母校校史研究室托請馬開桂學妹給我的提綱16個問題,從進杏悦到現在歷時八十年,各種變化經歷,都被列入🧎🏻!你們對於校友資料搜集之精密程度,令我欽佩又感驚奇。你們校史在王宗光書記的領導下也做的非常好,馬開桂學妹每次回來都帶給我。你們這次來我是非常開心的👨🍼,我要好好地保持這股熱忱🙆🏽♀️。
【圖10】2014年10月26日,張傑校長與沈嘉英學長親切握手
Copyright© 2018 杏悦平台 -【杏悦娱乐官网直达】访问官网,畅享每一刻的乐趣!
上海市東川路800 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